农学大师在古代_分卷阅读_101

  今年西北又是大旱,然而,却没有发生饥荒。永和皇帝得到了这个消息时,心中是惊喜万分。看来,白亦容所谓的砂田法奏效了。
  他下令下去, 令整个西北地区推行砂田法。其实,不用永和皇帝开口,那些人家也已经开始了整砂田种地。
  那些没听白亦容话的人则是悔得捶胸顿足,他们早先就是见白亦容不过十三岁少年,认为他年少不懂农学, 却不曾想被现实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。
  到了今年,差距就明显地拉开来了。那些将田地整成砂田的人地里头还有收获,那些没跟随潮流的人家则是庄稼全都枯死,颗粒无收。
  于是,那些没搞砂田的,纷纷向已经弄好砂田的农民请教。当地的农民对白亦容简直是感恩戴德,奉若神明。要不是他,恐怕今年他们还得饿肚子。
  消息传到了殷都,永和皇帝龙心大悦,又赏赐了白亦容,还把他的官职往上提了提,从正六品成为了从五品。
  杨思义得知这个消息后,内心里很是忐忑不安,倍感压力。他是地主豪强们推出来,直面白亦容的一颗棋子。
  经过税收改革一事,地主豪强们意识到如果让白亦容继续安稳地升官发财,对他们的利益毫无好处。既然无法挑拨离间,亦或者拉白亦容沉迷于黄-赌-毒,那么就推出一个比他更厉害的人来主持农事。而他们千挑万选,最后选中了杨思义这个人。
  杨思义,年龄四十五左右,早年家庭贫困,父母双亡,自己是一边种田一边读书,在三十五岁那年才考中了进士。从此,他飞黄腾达,最后爬上了户部侍郎这个位置。一个没有背景的人能爬得这么高,可见其人的心机和手段。
  地主豪强们选中他,是因为在所有官员中,论对稼穑一事的了解,恐怕没人比得过杨思义。在杨思义考中进士之前,他种了二十多年的田地,对田业一事恐怕是了解得不能再了解了。
  今年夏税刚过,接下来是秋税,两人的第一轮交锋恐怕就要在秋税里了。
  杨思义开垦的全是坡田,是旱地。
  白亦容则是一边指导农民开垦荒地,一边掐算着播种时间。
  他打算将这座山整成梯田。
  梯田,看起来跟坡田畲田一样,其实还是有区别的。跟坡田畲田不一样的是,梯田会特地设堤埂,为的是严防水土流失。
  所谓梯田,首先按照山的等高线修成阶梯状的田块,其次,修成石阶梯包围水土,最后也可以引来山泉种植水稻。如果没有山泉的话,也可以种植粟麦。
  整梯田比整坡田费劲,而且还耗资金。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,白亦容才整好这座山,几乎将整座小山都整成了梯田。
  他招来的这些流民虽然心里有疑问,不过也没多问,凡事都按照白亦容的吩咐行事。
  不得不说,白亦容真的是挺会挑选的。
  不是所有的山地都适合整成梯田的。按理来说,北方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,是不适合整成梯田的。此外,崎岖的丘陵和山地也不适合开辟梯田。不过,白亦容挑选的这座山地正好适合整成梯田。
  白亦容监督着这些流民造完梯田,又撒上种子后,见一切妥当了。便悠哉悠哉地回去了。
  谢秉章刚入职,白亦容邀请他去茶楼,谈谈刚入职的情况。
  这个时候的茶楼才刚兴起没多久,人们对名茶的概念还没那么深,所以白亦容随便点了一壶茶,又点了一些点心。
  这个朝代的风气算是比较开放的,茶楼里说书先生经常说着说着就谈起了政-治。由于之前圣上严禁以古讽今和议论圣上,所以最近讨论政-治的人少了许多。但只要不是抨击当朝亦或者讽刺圣上,基本上谈谈政-治是不碍事的。
  “话说最近有一件轰动整个殷都的事情,”说书先生清了清嗓子道,“那农官白亦容和户部侍郎杨思义举行了一场比赛,比谁种田最好。”
  底下的人顿时嗡嗡嗡起来了,不知情的四下询问,知情的告诉不知情的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